国民大会的召开时间越来越近,广场上的学生越来越多,情绪也越来越高昂,新闻媒体的报导 本 不住,事态向着最不可预料的方向发展着。 晁崇 派代表去广场上 问学生,顺便和学生谈判,稍作妥协,劝学生们先离开。学生们看到政府表示出了诚意,渐渐小批小批地离开了广场。 乔童舟 锐地察觉到了晁崇 的意图,马上联系了《国民 报》《新华社》《解放 报》《光明 报》等多家官方媒体,将这次的学生运动彻底定 为“动 ”。 学生们看到今天各家报纸的头版上都写着大大的“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 ”这几个大字,纷纷义愤填膺。 这一次,更多人聚集到了广场上,并且坚决要求见到总理,提出了“重新定义学生运动 质”“公开官僚资产”“改进分配制度”等多项要求。 李敬龢看到时机已经成 ,果断向晁崇 提出:必须出动军队进行镇 ,责任全部担在自己头上,只求得到北京军区的军事指挥权。 晁崇 动摇了,但他还是没有马上做出决定,而是尝试联系到了总理冯源朋,希望他能出面,先暂时答应学生的要求,以安抚民心为重。 冯源朋是中立派的,他本不想 手这件事,在接到晁崇 的命令后,他 到非常为难。如果帮了晁崇 ,就会与保守派为敌;不帮晁崇 ,就是公然抗命。 这个时候,李敬龢再一次出面了,他来到了乔童舟面前。 “乔老,现在一切都在按我们的计划进展,对于学生们提出的见总理这个要求,我觉得我们可以利用。” “如何利用?” “刚刚得到消息,晁崇 已经给冯源朋施 了,让他出面接见学生代表。那我们就顺着晁崇 的意思,把这出戏演下去。” “此话怎讲?” “冯源朋可以见学生,但决不能同意学生的任何要求,并且要表现得颐指气使,让学生知道我们的态度。” “妙。”乔童舟 出了老人慈祥的微笑,马上给冯源朋下达了建议 的指示。 连续接到两条命令,冯源朋意识到,这次这个面他是必须要出了,这次这个边他也必须要站了。 假如听保守派的,最坏的结果就是晁崇 大怒,撤了他的职权,并且让他背黑锅,永远钉在镇 学生运动的 辱柱上。假如听改革派的,最坏的结果就是引发全体官僚阶层的不 ,贴上卑躬屈膝的标签,在 内永远失去影响力。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做出了决定。 学生领袖们看见总理走出了王冠大楼,在几名军人的带领下,兴奋地呈上了“自己的要求”和“万人血书”。 冯源朋让学生代表跟自己进去谈,到了会堂里,冯源朋连看都不看“要求”和“万人书”一眼,而是喝起了茶。 学生领袖刘慈博侃侃而谈,向总理陈述学生们的惨状,并指出学生要求的合理 ,但冯源朋喝了一口茶就立刻打断了他。 “你们如果真的为了同学好,就马上带领同学们回到学校,正常上课。” “可是……” “没有任何可是!你们的父母辛辛苦苦送你们到北京上学,就是为了整天旷课吗?至于你们提出的要求, 中央还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话就说这么多,回去吧。” 说完,冯源朋就示意军警把学生代表们带出去。 学生领袖们严重缺乏谈判经验,手上唯一的筹码就是广场上数千名学生。政府没有答应他们的任何要求,也没有重新定义这次运动的 质,也就是说如果他们直接带着学生们回去,等事态稳定后,政府首先拿来开刀的就是他们这几个领头的“动 分子”。 他们当然不能带着学生回去,他们希望学生们永远留在这座广场上,这样他们就能永远做“领袖”,永远当孩子王。 回到广场上后,学生领袖们告诉大家,哪怕以死相谏,都无法动摇政府的傲慢,“我们必须继续留在这座广场上,用我们的生命为今后全人类的自由铺路,历史是公正的,历史会记住我们的牺牲!” 晁崇 眼见事态已经无法逆转,终于下达了任命,让李敬龢接手北京军区,并让他签署了调令。 从李敬龢手握兵权的那一刻起,改革派的丧钟也正式被敲响了。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