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近 来,除非黎锦忙的 不开身,一般情况下都会跟着祝善去都水清吏司研究船只的改造。 为了让身体快速适应寒冷,他甚至只穿着薄薄的夹袄。 寒冬季节,除了上朝的官员外,没人穿的这么单薄。毕竟官员们面圣之时不能有碍观瞻。 而路上行人的衣服都是有多厚加多厚,就连祝善都裹得稍显臃肿。 一路上,祝善瞅了黎锦好几眼,虽说他知道黎锦马上就要参加会试了,京城里也有很多高门子弟会像黎锦这样发狠地‘折磨’自己。 但理解归理解,他看着黎锦那样都觉得冷,可又没法劝说黎锦。 毕竟会试才是最重要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 一阵萧瑟的寒风吹来,祝善丝毫不顾风度,双手各自抄进袖口里,仿佛要把自己裹得密不透风才善罢甘休。 又过了一旬,祝善再次跟黎锦走在一起,他不 对黎锦身体的适应能力 到十分钦佩。 毕竟最早黎锦穿的这么薄,偶尔还会打个 嚏,面 上也能看出来他在极力的忍耐。 可如今黎锦行走间已经面 如常,好像完全 觉不到冷风一样。 祝善问他,黎锦笑道:“习惯了。” 这真的不是他体质特殊,只是因为他每 锻炼和冲冷水澡已经坚持六年了,身体底子在那儿,才能调整得如此迅速。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很快就到了会试前夜。 秦慕文认真的给他收拾书篮,一遍遍的清点物品。 就连考场上的吃食,秦慕文都问了不少邻居,做了好些花样,可最后能带进去的也不过三个葱油饼,一些白菜叶,土豆和烤干的馒头片。 其实若想带 今去也不是不可,只是书篮大小有限,若是考生能装得下,也就随他去了。 但黎锦觉得 不容易带,就算是家里人做好了,进入号房后也得用水烫热了才能吃。 闱的炭盆可不仅仅做饭用,还得取暖,无数‘先辈’用血泪凝成的经验就是一个字,省。 故此,黎锦跟秦慕文 过后,还是打算带一些简单的干粮,反正也只有九天,熬过来就是一条好汉。 二月初九一大早,黎锦起来去院子里洗漱,就看到主屋的油灯亮了起来。 秦慕文出门给他倒水,复又为他挽起头发,系上缎带。 这会儿天还没亮,寅时(三点)才过了一点,秦慕文去厨房热了饭,两人一起吃完,他打着灯笼,把黎锦送到正门口。 秦慕文 角勾起, 出他这几天来的第一个笑容,然后飞快的主动亲吻在黎锦 角, “村里人都说我有福气,我现在想把福气全都给夫君,只希望夫君能万事顺遂。” 黎锦眼眸里也带着笑, 他的脑袋:“小福星,我走了。” 随后,他开门,拎着书篮,打着灯笼去了京城贡院。 今年也算是恩科,参加会试的考生没有往年多,所以江南贡院并未开放。 京城贡院已经扩建至九千多号房,足以容纳所有的考生。 虽说每三年全国只有两千出头的举人,但科举沿袭了这么多年,举人之数早就过了万。 往年南方水路结冰,不便出行的时候,皇帝会允许江南的考生直接在江南贡院参加会试。 而南方文风较盛,在国家稳定的时候,甚至有过万举人在江南贡院参加会试的大场面。 黎锦记得万云说过,江南贡院已经扩建至一万八千多间号房,整条秦淮河边上除了夫子庙就是贡院。 如今陛下勤政 民,百姓安居,读书人也 益增多,看样子以后还会继续扩建。 黎锦想,幸好他出生在平安稳定的时代。 若是战争连绵,烽烟四起,指不定他就没有科举的机会。不过,他尚有不甚 通的中医医术傍身,以后真当个赤脚医生,也能赚钱养家。 黎锦站在礼部规定的地方排队,耳边全都是周围人牙齿忍不住打颤的声音。 过了会儿,终于开始唱号,被叫到号的人则按顺序上前,搜身过后才能去参拜孔夫子像。 与江南贡院的夫子庙类似,每个贡院都会有夫子像,而考生进入号房前,都得参拜夫子。 “鸿雁村,黎锦。” 黎锦被叫到,他把灯笼递给旁边的守卫,被保他的两位教谕验过身份,就跟着指引去搜身。 黎锦把书篮放在案几上,自然人很快收走。 而他则按照规定, 下皮衣、外袍、中衣、亵 。 每一件衣服也都要被检查过没有夹带和小抄,才能还给他们。 与乡试检查不同的是,会试检查的官差连考生的鞋袜都收去,摸了底子厚度,又查看里面有无‘夹脚’。 夹脚便是有人故意在鞋尖的地方做的稍微薄一点, 进去几张小抄后,厚度与鞋子其他地方恰好一致,若不仔细检查,还真的发现不了。 不过,这会儿大家都是举人出身,一个个也都知道带小抄进来的后果。 那可是直接会被革除功名! 所以,就算如今检查越来越严格,大家也都丝毫不见慌 ,毕竟心里是真的坦 。 黎锦以为 完检查了就没事,结果官差直接让他去泡澡。 泡了澡后才能擦干换衣服。 这么折腾下来,每个人都检查完,时间已经过了辰时。 黎锦坐到号房里的时候,只 觉泡完澡后身体有些地方没擦干,水迹直接氤在衣服上,让人 觉愈发冷。 但黎锦暂时也没空管这些,他得把全部时间都用在答题上。 会试的号房里多了一个瓦罐,让考生这三天都用瓦罐来装排 物。 换个说法,也就是三天内不能出号房。 更进一步,考生三天内吃喝拉撒睡都在在这长四尺(一米三)深不到五尺(一米五左右)的号房里解决。 当然,最重要的是写出锦绣文章来。 会试第一场与乡试类似,考的都是四书文和五经文中与史论有关的部分,最耗时间,也是最考验考生学识功底的一部分。 想要给考官留下一个好印象,第一场必须答得出彩才行。 黎锦这边的第一题正是“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 这道题看似好写,只要了解周唐、秦魏的治国理念和历史,解答出来并非难事。 黎锦脑海中大概有了思路,开始看第二题。 四书文的几道题都必须作答,而五经文的题目依然是二十选四。 所以,黎锦选择先浏览完题目,他知道,每道题都答出来算合格。 但文章若要真正写的出彩,一定得一环扣一环。 就像上次乡试,黎锦能 颖而出的很大原因就是他的五经文结合了水利、农桑、算经和造船四个点,环环相扣,才让主考官眼前一亮。 这次黎锦有个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四书文从史论开始题问,那他就侧重自己想要引入的河运、造船, 从周唐的大运河说起,‘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此来引入自己看法。 每篇文章都层层递进,让自己的想法和结论深入考官的思维。 这么一想,黎锦的思路一下清晰许多,找准了自己的点,就开始一一的列举点子。 第一 ,黎锦午时才看完所有题,他察觉自己坐的时间有点久,想要站起来的时候才发现腿部已经被冻麻了。 他搁下笔,握手成拳,轻轻锤自己的小腿。 等到小腿稍微可以活动的时候,黎锦给火盆里留了六分之一的炭火后点燃。他没急着烧水,而是把土豆放在炭火上,随即又把葱油饼放在土豆上烤。 冬 里天冷,汗的挥发不像秋季那么快,对水的需求也没有秋季那么大。 饼子烤热的时候,土豆还没 ,黎锦先吃了饼子,复而找侍卫打了水,把锅夹在火盆上,又把火盆挪到自己脚边。 这样就当他在烤火了。 有了火盆在身边,身体的温度也逐渐上升,等到炭火快烧完的时候,黎锦一边喝热水暖身子,一边答题。 他有了具体的思路,给文章起草来很快,但冬 里天黑的早,黎锦觉得自己还没写到酉时(傍晚五到七点),号房里就暗了下来。 黎锦强撑到自己眼睛酸涩,才点燃蜡烛。 他趁着自己文思泉涌,直接把三篇四书文都列了草稿,才吹灭烛火,重新烧水,热土豆吃。 黎锦把剩下的白菜、葱油饼和馒头片包起来,打算晚上睡觉的时候把这些放在自己手边。 若是有老鼠来,他也能第一时间赶走。 黎锦晚上不打算生火,冷一点没关系,可千万不能酿成火灾。 曾经就有考生半夜怕冷,生者火盆睡觉,号房本来就小,稍微翻个身就扑到火盆上。 最后硬生生烧了号房,也烧死了几十位位置离他近的举人。 所以说,科举考试某些方面其实也是看命的。 黎锦把两块木板并起来放在地上,把瓦罐堆在门边,想了想,他又把熄灭了的火盆和竹篮放在瓦罐边上。 若是自己晚上不小心踢倒了瓦罐,那可能会硬生生败坏他答题的心思。 而答卷、起草的素纸都堆积在他脑袋边上,这样最为安全。 这么安排好,黎锦 下外袍,裹一件盖一件,就这么慢慢睡了过去。 黎锦醒来的时候还以为已经第二天,他听着周围传来此起彼伏的呼噜声,透过号房门板上方,看到浓重的夜 。他才意识到,这会儿恐怕子时才过。 一晚上,黎锦陆陆续续被冻醒了三四次,周围号房的呼噜声一停,他也跟着起来烧热水,点蜡烛答题。 闱时期昼短夜长,每位考生分到三 蜡烛,也算公平。 第二 ,黎锦起草了五经文,又把整整七篇文章都润 了一遍。 这样,留给第三 就只剩下誊写。 到了这会儿,黎锦的三 蜡烛已经只剩下半 。 葱油饼配着水煮白菜也已经吃完,明儿只能吃土豆和馒头片了。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