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效果很好,我今儿赶紧去又买了点。” 作者有话要说: 黎锦:???深藏功与名。 第60章 黄一龄年纪小,带着一点自来 的 子。 他把自己沉甸甸的油脂包放下,说:“昨儿吴大夫给我推荐药丸的时候,我本来是想拒绝的。 幸好当时我想到自己之前看过的一些杂书,上面就写了京城大药堂的大夫为了患者携带方便,炼出药丸来直接服用。 药效并不比汤药差劲,而且还不用劳神去煎药。” 黎锦微微颔首,他现在接触到的人事太少,镇上也没有供自由的书肆。 因此,他到现在了解到的仅仅是一隅的风土人情。 虽然黄一龄这也都是道听途说,但至少也有点 据,黎锦听的很仔细。 黄一龄见黎锦面 认真,说的愈发起劲:“这药丸是按照两枚一份起卖,原本四文一份。昨儿我买了两份,也就是一天的量,吴大夫还给我饶了一文。” 黎锦见他十分 动,内心十分无辜的想,大兄弟,这药丸本来一枚一文钱,就是因为吴大夫头脑 明,硬生生给涨了一倍的价格。 “黎兄,要是你去买,吴大夫肯定给你饶的钱更多!” 黎锦笑了笑,把这个话题带过去,他说:“我带了几张自己做的画来,还请黄兄指点。” 黄一龄也发现自己说得太过,都快像门口拉拢客人的店小二了。 他摸摸鼻子,拿起黎锦的画。 黄一龄到底学画学了近十年,一眼就看出黎锦只是个初学者,他腼腆的笑笑:“那我就不客气了。” 他用指尖沾了一点茶水,给黎锦说:“我们从细节往大了说,首先,这里着墨不均……” 黄一龄说完后,自己重新铺了一张纸,给黎锦演示起来。 果然,到了真正的行家手上,这笔杆子就变得十分灵活,此前黎锦练了好半天的笔法,黄一龄随便就使了出来。 他自己画完后,说:“如果黎兄不嫌弃,大可尝试一番,我会给你纠正笔法。” 黎锦求之不得。 他们这里靠窗,采光好,周围人也少,两人这么一来一往,不知不觉间一个时辰就过去了。 黎锦 觉自己从书本上看到的很多晦涩的内容都得到了解释,他对黄一龄的称呼也从黄兄变成了‘一龄’。 虽然陈西然之前说书画一途,看书就足够了,但旁边有个人指导,无异于事半功倍。 黎锦一开始也就放低了态度,请黄一龄指教。 黄一龄笑说:“阿锦对书画的理论知识倒是了解的很多,也省得我多费口舌。 这些笔法问题只要回去多练习,用不了多久,阿锦就可以画出自己想画的事物。” 黎锦说:“多谢一龄。” 黄一龄又跟黎锦讨论了一些作诗方面的窍门,黎锦也把自己做出田园诗的灵 和契机一点都不藏私的讲给了他。 甚至他还另外写了自己那首耗费了很大 力,堆砌辞藻,但却被宋先生圈出很多修改地方的诗。 当然,这首诗黎锦也全都按照宋先生的要求修改了。 黄一龄看到后瞪大眼睛,赞不绝口:“原以为斗诗大会那首咏菊地诗已经是阿锦巅峰,后来又听到田园诗,如今再看这种律诗,每一首都让我无比惊 。” 黎锦谦虚道:“一龄谬赞了。” 说完,他又说了作这首律诗的经历,黄一龄忍俊不 ,两人之间的 情很快就被拉近了。 最后黎锦主动掏 包,请黄一龄去百食坊吃了饭,自己又买了两斤糖块,这才朝村里走去。 黄一龄回到家后,先把买来的八枚药丸呈给黄先生。 然后又把自己遇到黎锦的事情讲述了一遍。上次他就给黄先生说了,黎锦其实就是杏林堂那个小神医。 黄一龄说:“先生,等下次阿锦沐修,我请他来给您诊脉。” 黄秀才道:“你有心了。黎锦那首田园诗我也看了,做得很好,昨儿我还跟宋秀才通了气,得知那首诗完完全全出自黎锦之手,他没有动过一字一句。” 黄秀才捋了捋胡须:“黎锦此人年纪十八,明年参加童生试也才十九,如果他八股文写的不错,那案首很有可能就是他。 你跟他 好,也多学学人家的勤勉,别整天光知道画画。” 黄一龄苦着脸答应了。他也没有光知道画画,其实画画也算减 的方式之一。 尚在村子里的父母对他寄予厚望,大哥每次来镇上必定给他带母亲做的新衣服或者手帕,偶尔还有专门给他炖的排骨。 虽然家人不说,但黄一龄知道,全家人都希望自己这次可以高中。 未及弱冠的秀才,在这个偏僻的镇子上那就是天才一般的存在! 可黄一龄也知道自己的实力,许子帆和周祺两个人也各有千秋,他们第一回 都没中,自己……真的悬啊。 黄一龄的 力无处发 ,只能作画……可这就被黄先生说成不务正业。 他内心也只剩下苦涩。 但他也知道,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如今却过着小少爷一般的生活,从小到大没干过农活,靠得都是家人宠 。 他一定不能让爹娘、大哥、二哥失望啊。 黄秀才看着黄一龄最后坚定的眼神,让他下去温习功课了。 = 药丸这种东西,卖的都是口碑和回头客。 黄一龄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周贵今儿也跟黎锦说,算上昨 ,一共卖了三十六枚。 回头客一多,其他人见这东西真的有效,也就买来试试,反正两枚才四文钱,又不贵。 不过黎锦如今还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家里的山楂不够多了,只能再做十五个,他打算明 去山上一趟,买两百斤的山楂回来。 上次园主说了,如果两百斤往上,那就直接给他送到村子口。 山楂一斤五文,两百斤就是一两银子,价格还算公道。 主要是园主的山楂果子大、酸中带甜,品质上乘,可以隔几 就给秦慕文做糖葫芦。 黎锦到家的时候,少年把自家院子里那棵柿子树上的柿子都摘了下来,一排排的晾在窗台上。 原本窝在柿子树下的两只母 就一直跟在秦慕文后面,好像讨债的债主一样。 黎锦见到这副场景, 角微微勾起。 秦慕文见他回来了,上前接过背篓,然后给黎锦打水洗手。 那两只 果然欺软怕硬,秦慕文一旦凑近了黎锦,它们就后退几步,装作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在地上不知道胡 啄些什么。 秦慕文给黎锦结开长袍的盘扣,那都是他一个个仔细 上去的。 解开也尤为顺手。 黎锦换上在家里穿的月白 麻布短打,练字和吃饭也方便。 秦慕文一旦去了院子里,那两只 ‘债主’就紧跟秦慕文,讨它们的柿子。 自打李大牛把这两只 当黎若 月礼送来的时候,它们就一直住在柿子树底下,大概是跟柿子树处出 情了。 结果这柿子才 了没多久,就被秦慕文一个不落的全部打下来。 两只 很生气…… 黎锦还是第一次从少年脸上看到恼羞成怒的表情,然后他转头跟两只 讲道理。 不,准确来说是威胁。 “你们的口粮都在我手里,再跟着我就不给吃!” 可以说十分 凶 凶,但秦慕文没想到,就算是凶巴巴的萨摩耶,那也是微笑天使啊。 两只 无所畏惧。 黎锦说:“没事,我找大河叔打一个 笼,把他们放进去,反正再过一个月也就冷下来,该给它们打造笼舍了。” 秦慕文一脸的赞同。这两只 以前都很乖,结果就因为他今天打了柿子,一个个就翻脸不认人。 黎锦一走到它们跟前,两只 假装看东西,却也慢慢朝柿子树下的窝里挪。 乖巧得不行。 可能有了黎锦的震慑,这两只 再也没闹腾,秦慕文又煮了一点养胃的粥,配着凉拌小菜,等黎锦练完字吃。 他会趁着黎锦吃饭的时候,帮他挑亮油灯的灯芯。 烛光打在他的侧脸上,眼睫纤长,线条柔和,让人油然而生一种保护 。 随后黎锦出门,叨饶了李大河,说自家缺个 笼。 李大河 着旱烟,眯着眼睛,说:“多大的,你家才两只 ,就要专门打造一个 笼?” 黎锦说:“那就打一个可以装五只 的笼子吧,打好后我再去买几只 。” 李大河点头:“嗯,五只 就不错,你家迟早要有老二,最近得好好给你夫郎补身子。” 黎锦如今听到这种程度的话,已经完全不会吃惊了,他笑着点点头,说:“确实是这个理儿。” 李大河笑着说:“前几 李柱子还来我这里,说他想给家里老三打个练习走路的玩意儿。” 黎锦疑惑:“柱子哥家里的老三不才三个多月大么?” 李大河磕了一下旱烟:“这你就不知道了,前几 我这儿新得了一些打磨光滑的木料,李柱子这人消息灵通,打听上了。” 黎锦也就不客气:“那大河叔也不能忘了我家包子,您此前喝过包子 月酒的。” 李大河愣住:“你家包子是个哥儿……?” 黎锦一脸理所应当:“哥儿也是我家崽,我宠着。” 李大河点头:“你这心态好啊,行,就凭你这句话,我给你家包子多打几个小玩意儿。” 黎锦直接拱手 谢。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