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皱眉,他知道周培公这种表情是对着建宁释放的,正是因为如此,就更加反 ,他笑得那么恶心是什么意思? 康熙挑起眉 说道:“周大将军是什么想法,不如解释给众人听听,好教大家心中都有个章程。” 周培公对众人说道:“吴三桂已经是强弩之末,即然走出了这一步,那我们决战的时候就到了,这一次必定将叛 彻底剿灭,拿着吴三桂的项上人头回京才能不负皇恩!” 康熙微不可见的点了点头。 周培公尚未注意到他的态度,这个时候有人来报:“大将军,京城兵部的廷寄到了!” 周培公拆开放在竹筒中层层包裹的文书,其他人并未在意,双方之间的廷寄是常事,所以大家还在讨论如何制定战略计划,好能将叛军一网打尽。 康熙眼看着周培公的脸 越来越苍白,幽幽的开口道:“信上写的是什么?” 周培公这时回过神来,他顿了一下说道:“请各位将军先各司其职,我有事情要和图将军与参军大人商议。” 众将闻言纷纷出了帐子,把空间留给他们三人。 过了半晌,周培公仍然没有开口,康熙有十足的耐心,而且他当然知道那上面写的什么。 图海看出周培公有点反常,问道:“大将军,兵部到底说了什么?” 周培公把信函递过去,终于有些撑不住了,坐到椅子上:“你自己看吧。” 图海接过来一看那信,又是愤怒又是诧异道:“他们要调你回去,怎么可以这样!眼看着咱们就要大功告成,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主将怎么能离开呢!兵部的那些尸位素餐的人到底在想什么!” 周培公脸 苍白,但是已经接受了现实,说道:“军中不会没有大将军,以后你就是大将军了。” 图海一向刚正不阿:“现在的局面都是你带着我们打下来的,我不做这个大将军!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哪能说回就回,前线的第一手情况他们不知道,不能让兵部的那些人瞎指挥!我看,咱们再拖个十天八天,等打完这一仗,你带着吴三桂的首级回京,到时候谁能说你什么,平了吴三桂这可是不世之功啊!” 周培公有些 羡的说道:“可是他们现在要把这个不世之功给你。图海兄,你还没看出来,这不是兵部的调令啊!这是皇上借兵部的口说出来的。” “啊?”这回图海有些懵了,声音也低了下去:“是皇上?”他觉得有些尴尬,抱歉的看了一眼他们的参军大人,没忘了自己刚才的大嗓门儿吼得震天响。 康熙在心里着摇头,图海还是刚猛有余,他并不是没有谋略,而往往是身体过于发达,会先于大脑行动,等他回过味儿来,也能将事情想得清清楚楚。 图海说道:“皇上当初能任用你,就不怕你摘得这个不世之功,为什么现在又临时换将呢。”若是别人嫉贤妒能,那是人之常情,都说得过去,但是图海相信,康熙帝一向圣明,不会怕臣子建功立业的。 周培公苦笑着说道:“因为我是个汉臣,不是 人,所以朝廷上某些大臣们对我的非议之声一直没有停歇过,咱们在前线打仗的这几年,皇上不知道 下去多少弹劾我的折子呢,我早就知道会有今天了,只是可惜没能到最后,亲手擒了吴三桂。” 说没有遗憾 本没人会信,还不如坦 的说心中的想法和不甘来。周培公不会知道,若是没有这次的剖白, 后说不定他就要 接被康熙边缘化的命运。但是康熙今 亲耳听到了这些,所以他的命运拐了个弯儿。 康熙这个时候问道:“既然你觉得兵部传达的是皇上的旨意,那你打算怎么办呢?” 周培公看着她坚定的说道:“当然是要立刻奉旨进京,不过走之前,要先给图将军制定好决战的方案。”周培公埋首舆图,指出几个地点:“图将军你看,这里,这里,还有这儿都可设置伏兵……” 康熙看到周培公这时还能不抱私心,全力教授图海,心中很是欣 。这个周培公有才也有刺,而且还 有自知之明。他在京城时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得罪了几个 臣,又也许是众人嫉妒他的才华出众,怕他越爬越高,以至于成了自己升官路上的绊脚石。 这些天大臣们没少在康熙耳边嗡嗡,别的康熙一概不理,唯有有一点说中了他的心事。 那就是周培公现在手下有四十万大军啊!而且他还是个杰出的汉人将领,若是他起了异心,挥师北上的话,国家遭受的灾难要比吴三桂叛 来得更重! 现在大清国的各个方面已经是千疮百孔,正是要休养生息之际,万万不可以再出一个意外,所以康熙才打算急调周培公回京,就算因此导致战 晚一些平息也在所不惜。毕竟吴三桂颓势已现,平定他是早晚的事。而周培公像朝 一样崛起,让他不得不防。 但是康熙也想清楚了,若是怕周培公 后抢了 臣的风头,惹得 臣不 一致对抗就将之弃之不用,实在是可惜! 康熙还是要将他留在自己身边,做自己的左膀右臂才好。 第200章 刁蛮公主50 建宁并不知道军队那边发生了什么,因为她已经被各个大臣们 住, 忙了一早上。 作为皇帝自然是 理万机, 每一刻都要对大臣们犹豫不决前来请示的事务做出决策。这个她越俎代庖的问题她与康熙早就讨论过, 只要两人对这个国家大致方针没有冲突,她代替康熙时就应该独立作出决策。 用康熙的原话说, 如果代替他时建宁只是在乾清 里睡大觉的话,那他也不用那么费心思培养她了。 事实上,康熙不得不承认, 就算是自己的继承人, 他都不会下那么大力气去培养, 作为皇上每 百事 身也没有那个 力,不像建宁赶的时机刚刚好, 那个时候他还没有亲政, 两人才能一起成长。 又因为建宁就是他的另一面, 如果她当政期间出现问题的话, 黑锅还是要他来背,康熙这也算是另类的被 无奈。 建宁这天好不容易处理完政事, 回到养心殿已经是中午了。平 里安静在养心殿, 今天竟然村里面传出咿咿呀呀的声音。 建宁面不动声 , 但是忍不住心中的好奇踏进去,意外的看见一个襁褓中的小婴儿正在榻上自娱自乐的啃玩手指,那咿咿呀呀的小声音正是他发出来的。 婴儿听到声响, 黑亮亮的大眼睛看到明黄 的身影到来,便把目光聚了过来, 眉眼弯弯的嘟哝着。婴儿明显还不会说话,但是看得出来,看到来人他很开心,如果不去计较留了一下巴的亮晶晶的口水的话。 建宁询问的看向李德全,李德全误会了她的意思,不过仍然给她解惑了:“皇上,太子的 娘可能刚好出去了,奴才这就叫人去找回来。” 建宁这才知道原来这小娃娃是她素未谋面的二阿哥胤礽。 皇后难产生下太子之后就薨逝的消息她在前线也听说了,不过因为是在战时,虽然国母去世,在前线的军人也免于守丧,所以建宁的印象不深刻。现在重回皇 ,亲眼见到这个孩子,才深切的 受到 中已经有一个她认识的人已经离世。 建宁拿出一条手帕轻轻的给孩子擦掉口水。一边在心中 叹,生命是何其脆弱。 这个孩子也是可怜的,虽然一出生就被封为太子,但是他永远的失去了他的母亲,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享受不到丁点儿母 。 皇上对太子寄望很深,也没把他 给别的嫔妃抚养,而是打算亲自教养。但是毕竟,他没有那么大的 力,能管着一个国家的大事还能再养一个孩子,所以只是在中午休息的时间看上一眼。 小婴儿认识他,见到他就开心的说着唯有婴儿能听懂的话,眼睛一眨也不眨的盯着他,建宁都要被他逗笑了。 这时 娘也回来了,立刻跪到一边。 建宁看她一眼,说道:“你到哪儿去了?怎么能让太子跟前没人?”孩子还那么小,十分脆弱,若是摔下榻来,也是不可逆转的伤害。 娘战战兢兢的说道:“奴婢见天气有些凉,给太子取件小衣服来。” 见她手边果然带着一件小小的薄袄,但是建宁心里仍是摇头,那么多的 女都是摆设吗,她不支持 女前去,反倒要自己去拿,倒是亲力亲为,可是有些分不清主次了。 建宁对李德全说道:“太子是储君,国之重器,半点疏忽不得,再找两个可靠的 娘过来,让她们轮 照看。” “是。” 以后自己不是太子身边唯一的 娘,身份地位瞬间降了档次。 娘知道自己办错了事,不过皇上已经发话了,就算后悔也是悔之晚矣, 建宁对上孩子亮晶晶盛 笑意的眼睛,也不由得勾了勾 角,面 也柔和下来,伸手抱起他轻哄,柔软的小身体让建宁僵了僵才适应。 她发现小太子很好哄,几乎不怎么哭,总是笑盈盈的,这样的孩子确实讨人喜 ,于是下午的时候也没让人将他抱走,而是把他放在更宽大的龙 上,让他自己玩耍。 建宁一边办公,时不时抬头看他一眼,他就在那儿自娱自乐。 太监来报:“皇上,明珠大人求见。” 建宁说道:“让他进来。” 明珠手中拿了一沓折子,躬身行了礼,说道:“启禀皇上,这是刚送来的两江督抚的专折密奏,请皇上御览。” “行,放在那儿,朕一会儿就会看。” 这时胤礽一改之前的傻乐呵,扁扁嘴就哭了出来,一旁侍候的 娘和太监们连忙上前去哄这个小祖宗,没看见皇上正在理政呢吗,除了无知者无畏的人,这个时候任何人也不敢打扰啊。 可是小太子并不买账,哭得更凶更大声了。一时间,惹得众人手忙脚 冷汗直 。 建宁有些无奈的说道:“只知道干嚎,一点眼泪也没有,你们是怎么伺候的,还没看出来吗,他这是 了,要不就是饿了。” 即便是相处没多久,建宁也看出来,没有眼泪的哭法正是这婴儿引起别人注意的方式。 娘伸手一摸,果然 上的褥子都 了,脸 顿时有些发白,小太子胆儿可真大,竟敢在龙 上撒 !她就要把太子抱走去换 布,若是让皇上看见这些物件儿,那可是大不敬之罪。其他人也麻利的将被褥换掉。 建宁摆手道:“就在这换,朕不在意这些,外面天寒地冻,这时带他出去,染上风寒怎么办。” 于是,在皇上的注视之下, 人们战战兢兢的开始麻利的给孩子换 布,有些人不由得心想:皇上对太子可真是纵容。养心殿的 榻连皇后在世时都没有资格住,今 却被小太子一泡 给淹了。 明珠适时地说道:“皇上宽仁慈 ,真乃皇嗣之福,大清之福啊!” 建宁这才发现明珠还没走,她以为他只是来送折子的,“你还有什么事吗?” 明珠说道:“回皇上,奴才觉得这两天兵部寄给周培公的调令应该要到了。” 建宁挑了挑眉 :“什么调令?” 明珠一怔,以为皇上 理万机,有些事记不得了,说道:“就是调周培公回来,让图海继任其职的调令。” 建宁与康熙隔几 就会互通消息,所以他的想法,建宁也很清楚,更知道京城中经常有人在康熙耳边提起不能让周培公过于坐大,康熙将这些进言听进去了,所以事情的发展也算是在意料之中。 建宁问道:“那么调周培公回来这件事你怎么看?” 明珠立刻说道:“奴才觉得皇上此举圣明!前线大局已定,打败了吴三桂功劳也不是他周培公一个人的,没有咱们在后方调度,没有各地军士的配合,单凭他一人之力能成什么事。只是,奴才有一层隐忧。” 明珠放慢了语速,建宁问道:“是何隐忧,但说无妨。” 明珠说道:“奴才只是怕周培公回京之后,自觉的功劳最大,又被急急调回,心存怨言呐……” 建宁抬了抬手,示意他不用说了,已经知道他之后的意思,说道:“明珠啊,大清国这么大,未平之事不是一件两件,可能是十件百件,这功劳都是自己闯出来。不止他周培公能建功立业,身为军机要臣要为国家办好事,办实事,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可不是靠摘他人的果子就能加官进爵,也不是靠嘴皮子上说说。” 明珠的将建宁的话在心里转了转,说道:“奴才谨记皇上教诲。” 建宁摆摆手说道:“别说什么教诲不教诲,你们心里门儿清,哪个不是比朕看得通透。” 明珠笑了笑,知道话题已经变得和缓。 建宁干脆站起来休息休息逗了一会儿小太子,明珠还是没走在一旁凑趣,他忽然提议道 :“皇上, 里有了太子殿下,国基已稳,养在外面的大阿哥是可以接回 了?” 他话说到这儿,建宁才想起来,大阿哥是惠妃所出,而明珠正是大哥的亲舅舅,怪不得关心大哥养在哪儿的问题呢。 建宁说道:“胤禵还小,朕也很想念他呀,但这个是祖宗规矩,还是稍后再说吧。” 朝皇室有这样的传统:当阿哥们还小时会放在大臣的家中寄养,这样表示好养活。而且 中人多,这个年代又容易 染天花或时疫,孩子的体质弱,一传染就是一大片。把皇子们分开,也是 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保守做法。 建宁虽然在朝政上会做些决定,但是她自有分寸,有些事情能做有些事情不做,跟后 有关的事,她就一概不管不问,等康熙自己拿主意。 明珠 言又止,但是看皇上已经下了决定,只能应了声:“是。” 明珠从养心殿出来之后,来到惠妃 ,惠妃已经是等了好半天,迫不及待的 在 门口:“怎么样,哥,皇上怎么说,让不让胤禵回来?” 明珠坐下,喝了口茶说:“妹妹,你别心急,我跟皇上提了,皇上说大阿哥还小,还是在外面再养大一些安全。而且这是祖宗规矩,不只你儿子得送出去,其他阿哥们哪个不是在 外长大的。” 惠妃不自在的说:“太子就不是,皇上这不是明显偏心嘛!” 明珠无奈的说道:“我说妹子,大阿哥当然不能跟太子比。” 惠妃不乐意的说道:“怎么不能比,同是皇上的阿哥,胤禵比太子还大两岁呢。出生到现在,胤禵还没见过皇上几次。听说现在太子就养在皇上身边,皇上每 都要亲自看一看他,这样下去,他们父子两人的 情岂不是我们大阿哥拍马都比不上了,所以我才急着把大阿哥接回来。” 明珠劝道:“我理解你,太子没有母亲,皇上多疼她一些也是应该的,你别总拈酸吃醋的使小 子,皇上最不喜 小家子气的人。” 第201章 刁蛮公主51 清军收到的消息没有错,吴三桂果然在私下里准备继汉族帝统, 建都衡州, 于三月初二举行登基大典。但由于时间紧迫, 筹集不及,一切因陋从简。 没有 殿楼宇, 便强征民房作朝房;民房没有黄琉璃瓦,就用黄粉涂成黄 代替;皇帝没龙袍、文武百官没袍服,就用戏剧服装和行头来代替。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