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心里还怀着希望的人,没到绝望境地的人,才会有的好奇心。但你我皆知,从你落网的那一刻起,你和你家人肯定是完了。你觉得你问出那话,合适吗?” 好吧,这是一个破绽。 程晋仑苦笑,“想不到我的言行举止,如此漏 百出。” “你要的东西,我都可以配合你,只是......” “邓拓母子我会送出凉州,送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你的家人,此事了结后,我尽量救出,他们会受你所连累,依律判刑。若是 放的话,我会照拂一二。” “这就够了这就够了.....”程晋仑喃喃。 第168章 第一百六十八章 第168章 程晋仑愿意坦诚 待之后, 令箴派了一个人专门记录他 待的事情,而他和郑 林也站在一旁旁听。 等程晋仑 待完毕,两人走出地牢。 忍不住, 郑 林频频打量了 令箴好几眼。 “你适合大理寺。” 太明察秋毫了,这是郑 林在地牢里全程看下来最直观的 受。 那一 ,在听闻了 子身故的意外打击之下,他还能注意到程晋仑这小小的不对劲, 真是妖孽。 郑 林都不知该说他心智过人还是自我控制能力强。 那 之后,他几天没出现了。 他和雍王还以为他会一蹶不振呢,哪知道人家是在家里颓废了几天, 但也暗戳戳地做了一些事。 令箴淡笑不语。 郑 林突然想到今年京城稻谷丰收以及各种新气象,还有他做了四年的天子近臣,蓦然意识到自己这话片面了, 他是个全才啊。 莫怪乎皇上如此宠信 令箴,人家是有真本事的。 察觉 令箴情绪不高,再思及他 子的事,郑 林自觉地转移话题,说起了正事来。 “有了这些, 咱们也算师出有名了。”说这话时,郑 林狠狠地松了口气。 程晋仑吐 的这些证据, 完全能够证明凉王想反出大梁的野心。不仅皇上师出有名, 令箴也能洗 诬陷皇族以及排除异己的嫌疑。 当初他接到圣旨, 得知 令箴没有拿到凉王 反的证据就秘密上报皇上时, 郑 林就觉得他疯了。 但后来他设身处地地想了一想, 就明白了 令箴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他这样做纵然冒险,但至少将主动权握在手里,能有几分生机。 如果慢慢收集证据再上报,一来太耗时间了,二来容易打草惊蛇,消息有可能都出不了凉州。 特别是他来到凉州之后,更能明白他为何会做出前一种决定,形势迫人啊。 “接下来,咱们分头行事吧?” “好!” 京城 此时的京城,已是严冬时分,大雪茫茫。 泰昌五年,对京城的老百姓而言,是一个好年。 令箴虽然远扑凉州上任,但他先前撒的种子都开花结果了。 老百姓们都觉得这一年,皇帝和百官励 图治,做了几件好事。 先是新式 秧种植法在京城的推广,秋季时稻谷丰收。以及各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的种植方式的推广,如套种间种等,也有效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其次就是猪种的改粮,使得猪长得很快, 质也非常美味。过年的时候,不少人家的猪都养了半年多,老百姓伺候猪伺候得 细,几乎每头猪都长到了一百二三十斤,可以杀了。 还有黄豆,虞国公府这边,渐渐有选择 地开放了豆腐豆浆等豆制品的做法。随着黄豆的普及食用,更是丰富了老百姓们饮食 常。 还有一项大的改变就是,入冬的时候,京城的老百姓们都用上了煤炭。 这些煤炭都是从太原府之前发现的几座煤矿挖出来的,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之后便运到了京城来。有散碎的无烟煤,还有蜂窝媒,每一斤煤只要八到十文钱,是普通木炭价格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 京城地处西北,每到入冬,都是极为寒冷的。每年在冬天冻死饿死的人都比其他季节要高出一大截。 这个年代老百姓真没什么保暖的设施,连棉衣的棉花都不如后世的保暖,也没有冬天取暖神器土炕,所以每年冬天,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准备足够的柴火和木炭。以致于每年花费在这上头的银钱就不少。没办法,不准备充足的话,冬天真的有可能被冻死。 现在好了,有了煤炭,每家每户都省下了不少钱。 还有,今天的铁也便宜了一些。 蜂窝媒由于百味豆腐斋的最先使用,在京城很是 行。 趁着铁便宜的时候,有余钱的人家都会打上一口炉子。或放在厨房或放在客厅或放在屋里,方便得很,坐上一口锅,或烧水或煮吃食,都是极为方便的。 而且受去年虞国公府温室种菜的启发,许多人家都会在放炉子的屋里种上一些小青菜。大规模种植是没办法的,太费煤炭了。但是种上几架子,还是够自家吃的。大冬天的时候,看着水灵灵的青菜就眼馋,做饭时候偶尔掐上一把或炒或煮,都是极为美味的。 有 有菜有粮食,饿不到冻不到,这就是百姓们心目中的好 子。 老百姓们明显地 觉到这 子是越来越好过了。 而这些利民惠民的措施,来年会由京城向全国普及。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