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说这些都为时过早了。 卫玠把视线转到一边,卫小崇同学在干嘛呢?他在睡的四仰八叉,依靠着身边的小伙伴,不知今夕何夕,充分让人明白了什么叫少年不识愁滋味。 跳跃的烛火下,照亮了卫崇那张与栆哥有七八分相似的脸,带着与当年的栆哥一模一样的天真稚 、不谙世事,卫崇甚至比栆哥还要娇气一些,那种只有成长在幸福的家庭环境里、万事不 心的孩子才会有的娇气。 卫玠一边觉得卫崇这个样子不行,一边又忍不住想要多宠卫崇一点、再多一点,那可是他看着出生、长大的孩子、卫崇肯定不是天下最可 的小孩,却是卫玠眼中最可 的。 【让人情不自 就想要多宠 他一点,又何尝不是一种天赋呢?】拓跋六修站在卫玠身后宽 卫玠道,【阿崇还小,未来的 子那么很长,你现在担心,未免太早了。想想卫璪和王济,他们那样也很不错,不是吗?在该玩的年纪玩,在该承担责任的年纪承担责任。】除了给卫玠分析局势以外,很少一口气讲这么多话的拓跋六修,明显在今天破了个例。 这样的与众不同,引起了卫玠的注意:【我发现,你不管叫我家的谁,都要么直呼其名,要么说你祖父、你母亲什么的,只有在叫阿崇的时候才会如此亲昵,你很喜 他?】【当然。】拓跋六修点点头,卫崇是他和卫玠看着长大的孩子,就像是、就像是他们的孩子。 【我也很喜 他。】 卫玠已经习惯了和拓跋六修这样直接在脑海里沟通的 方式,虽然偶尔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思维,把本只应该想的事情说出来,但总体来说还是这种形式能更准确的表达自己的心思,尽可能的减少了语言上的误会。 人类发明语言是为了更好的沟通,但无数的误会、谎言、伤害也都起源于语言。 卫玠和拓跋六修很少会有这方面的烦恼,这倒不全是因为拓跋六修的能力,而是他们之间早已经不分彼此的信任。 从六年前拓跋六修对他全盘托出的时候,卫玠就总有一种横隔在他和拓跋六修之间的最后一道障碍终于轰然坍塌了的 觉。 卫玠想着,除了拓跋六修,他再也不会找到一个既信任他,又能让他信任如斯的人。 哪怕那人会是他未来的 人。 要是拓跋六修是女的,能当他的 人就完美了。可惜,世界上并没有那么多完美的事情。诶?为什么 人一定要是女的?男的也一样过啊!这可是个搅基是风尚 的时代呢!不搅一下,都有点对不起这个时代的开放程度! 不对,不对,现在的重点是,他能接受,拓跋六修能不能接受?拓跋六修应该是直男吧?肯定是直男啊! 叹,好不容易想当回基佬,老天爷都不赏饭吃。 【你在想什么?】 卫玠假装自己没听见拓跋六修的问题,因为他怕他把脑海里的 七八糟不小心说出来。他直接将外衣 下递给婢子,去找司马顼检查他之前写好的字帖了。 不得不说,司马顼这孩子在书法方面,真的很有天赋,小小年纪就已初 风骨,最重要的是,这位殿下勤奋又耐得住寂寞,能沉下心去 复一 的练习,是个学书法的好料子。若他不是帝后的嫡长子,说不定将来会成为一个很好的书法家:“可惜了。” “可惜什么?是我哪里写的不好吗?”司马顼停笔,仰起头小声的问卫玠。他书法的启蒙就是由卫玠教的,这也是他总会住在卫府的原因,他要跟着卫玠学习。 虽然卫玠坚持说他只是给司马顼进行了书法启蒙,但在司马顼心里,他是真拿卫玠当自己的老师的,并发自真心的希望有天“三叔”能变成一声“师父”,他一直在为此努力着,他觉得他早晚会得到卫玠的认可。 卫玠……他其实 本就没想过这个事情啊,不只是是司马顼,家里一众小萝卜头的书法启蒙都是他给启的。没什么理由,他有闲又书法好。 真不是卫玠吹,他的书法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已经成为了除颜值以外最拿得出手的东西了。 卫玠可以说是集百家之长, 通四书之体。既会钟繇书法在楷书方面的古雅遒劲,也能写出父亲卫恒最擅长的洒丽隶书,连祖父卫瓘被誉为神品、自成风格的草书都学的似模似样。讲真,每每听到别人夸他,他都超级开心的。因为这是他实打实自己寒暑不避、勤奋苦练出来的本事,不是沾谁的光,也不是借哪个时代的便利,只是纯靠他自己习得的技能,成就 爆棚。 “没有,你写的很好。”卫玠用朱砂笔在字帖上圈了几个司马顼写的最好的字,也配合司马顼小声道,“我只是觉得可惜了,你将来无法专 于此。” 司马顼未来的字体肯定会很好看,但也就仅限于很好看了,他注定俗事 身,没办法成为卫恒那样的大书法家。 “您想让我专 于此吗?”小正太一双眼睛如电如炬,让人 本招架不住。 卫玠连忙摇头:“不不不,你要是真专 于此,才是对你天赋最大的浪费。” 司马顼学什么都很快,不只是书法,天文几何、史法儒玄,他都信手拈来。在政治方面,更是尤为突出,有着天生 锐的嗅觉,从很小的时候起,没人教,他就知道要如何在他仅有不多的兄弟姐妹中树立威信。拉拢一批,打 一批,远 近攻的 你版,有时候比他当皇后的阿娘都玩的溜。 老天爷关了晋惠帝的脑子,然后给了他一个优秀的嫡子作为补偿。 “我会努力的!”虽然司马顼如今还没有被封为太子,但不管是他身边的人,还是他自己,都早早就明白了他未来要肩负的责任,他很愿意连着父皇那份责任一起承担。因为……被先天条件限制了的父皇都在继续努力,他又怎么能浪费他的天赋呢? 卫玠鼓励的摸了摸小孩子的头:“也不用那么努力的,要……” “……劳逸结合。”卫小崇连眼睛都没睁开,就自然而然的接上了卫玠的话,他一边缓缓坐起,一边继续闭着眼睛伸手冲着卫玠道,“三叔抱。” 很快,一个充 香味的 团子就到了卫玠怀里。 司马顼抿着 ,继续正襟危坐准备练习写字,只是眼神总是控制不住的看向卫玠和卫崇,他也想三叔抱啊qaq但是不行,他是皇子,要忍耐、要忍耐…… 然后,司马顼就突然 觉到了一阵温热,也被卫玠抱了个 怀。 一左一右,两个玉团子。 哼。真.团子不屑的昂首 ,迈着猫步从门口闲庭信步的走了来,在他之前就瞄好了的暖和地方蜷了起来,后腿瞪着尖尖的三角耳朵,柔韧度max。 第二天一早,卫玠起 锻炼,然后就准备去上学了。 前面请假请了那么长时间,再不去太学就说不过去了。两个团子还没起 ,恩,没错,他们昨晚干脆就和卫玠一起睡了,拓跋六修一晚上的脸 黑的都能滴出来墨了。 卫玠在庭院里打拳的时候,团子就捂着小手趴在 光下看他,头一会儿歪到这边,一会儿歪到那边,偶尔还会发出呼噜噜的舒服声。 等卫玠打完拳,他走到墙下,对团爷说:“放心吧,今天就送你回去了。” 团子与卫玠对视许久,然后就突然一爪子就拍在了卫玠脸上。 卫玠一脸懵 ,这次又怎么了? 等猫仆准备送团子走的时候,团子干脆就找不到人了。 卫玠觉得他有点懂了:“那就暂时先不送了?” 躲在树上的团子见猫仆收了笼子,果然重新显出了身形,一路送卫玠从院子里到卫府门口,在最后,勉勉强强抬爪,让卫玠抱了一下。 “!!!”幸福来的太突然,卫玠有点忘形,朝着团子的脸就想亲一口。 结果再一次被团子好不客气的拍了个脸,爪子前推,头后仰,一脸的嫌弃,好像在说,两脚兽你给大爷时刻而止一点!有些 是强求不来的! 第136章 古代一百三十六点都不友好: 哪怕最后还是没能得到猫大爷吻,但卫玠也保持了一路的好心情,即便又一次看见了果奔的王家世叔,他也能笑的很平常的打招呼。 说实话,在这个点,这条路上,再一次看到果奔的王澄,卫玠并不意外。昨天花会,名士聚集,王澄是个人来疯,肯定喝了不少,甚至还有可能嗑了不少。第二天早上要是没在上东门这边看到王澄起来放浪形骸,卫玠才会觉得奇怪。 王澄还是那么的镇定自若,因为他目前的状态在他看来就是正常状态,没什么好羞于见人的。要不是见卫玠上学快迟到了,他说不定还会多和卫玠谈一会儿事情哩。 当然,有些事情还是要叮嘱一下的:“别让你舅舅知道。” 王澄的官职也是武职,是王济的手下,被王济打了都没地方伸冤。他至今还以为他每次果奔被卫玠看见之后的倒霉,是来自于护犊子的王济的报复。 腹黑的卫玠笑而不语。 “回见。” “回见。” 一前一后,两人背道而驰。 作别坦蛋蛋的王澄之后,卫玠就在前面的路口遇到了作为同窗好友楚王世子。卫玠总是这般,上学的路上从不会寂寞。 楚王世子年十五,九岁封王,当时在晋惠帝的旨意下,跟着几个皇子一同在 中学习。三年前,十二岁的楚王世子做出了一个算是震惊朝野的决定,他入了洛 太学求学。 一如卫玠当年真的入读太学时那般,在洛京乃至全国都引起了地震一般的影响。 这事儿发生在卫玠身上,还解释为是政治斗争下为家族所作的牺牲;发生在楚王世子身上,就让人有些二丈的和尚摸不着头脑的匪夷所思了。 先不说楚王世子如今是正儿八经的王爷,他要是想,完全可以不读书;哪怕他要读,也该是与先前那般,和皇子一起读书;退一万步讲,楚王世子不喜 和皇帝读书,想体察民情,那也可以去大世家子弟扎堆的国子学啊。反正,无论如何,楚王世子都和洛 太学不挨边,画风差距太大了。 洛 太学不好吗?好,但是还没有好到能够 来王爷就读。 但楚王世子偏偏就一意孤行的选择了洛 太学,帮了卫玠良多,让卫玠一直心存 。 卫玠六年前入洛 太学,一派雄心,踌躇 志,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帮助洛 太学 来了质的飞跃。 但是,当时卫玠也不是完全没有不受挫的,计划再好,现实也还是那么的骨 。卫玠当时没能如愿, 引来更保守固执的大世家。无论卫玠做出了多少改变,无论洛 太学受到多少主 名士的青睐看重,洛 太学在世家心中,也还是比不过国子学的对位的。当时愿意去洛 太学的世家子弟,不是卫玠的朋友,就是想和卫玠成为朋友的小世家,绕来绕去,还是仅限于卫玠的那个圈子。 有些大世家子弟虽然与卫玠 好,也只能一边和卫玠道歉,一边依从家令。 打不开局面,是卫玠当时最苦恼的问题。 而就在卫玠最难的时候,楚王世子的高调入读,让一切难题变得不再是难题。那一次的轰动,成为了洛 太学在众人心目中的印象真正扭转、腾飞的契机。 不少人都觉得,既然能接二连三的引得卫玠、楚王这样身份的人去就读,那么洛 太学肯定也有它的过人之处。 有了再一再二,才会有再三再四。 渐渐的,洛 太学这才终于开始恢复了东汉时期嘘枯吹生、万人求学的盛景影子。 楚王世子在见到卫玠后,便直接上了卫玠的羊车与他同坐,以往他们都是如此的,两人关系已经很好了。 楚王世子也穿着一身楝花 的逢掖衣,这是洛 太学的校服。 卫玠和楚王世子唯一的区别,便是系在 带上的戟结配饰的颜 不同,一共八种颜 ,代表了在洛 太学就读的不同年份,上限便是八年。 不过倒也不是所有人都必须上 八年的,毕竟入学时大家的基础各不相同,学习速度也不相同,毕业的时间自然要 据个人不同的情况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好比卫玠,要不是休学太多,他早就该毕业了,不过如今也已经是他的最后一年了。 在学年制度上,洛 太学真的是十分灵活又人 化的。事实上,洛 太学处处都体现着这种人 化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好比学生可以选择不住校,也可以选择住校,甚至可以拖家带口的住校;在就读的问题上,甚至允许二次入学。 这些都是洛 太学本身就有的规定,不是卫玠后来参与修改的,有很多规定甚至是现代的学校都不一定能够 足的。让卫玠时常觉得古人的智慧略可怕。 “你怎么知道我今天肯定要去上学?”卫玠招呼楚王世子坐下,十五岁的楚王世子已经长的比卫玠都高了,这让卫玠只想和他坐在一起,完全不想去面对残酷的身高差。 ——六年前明明他比他矮一个头还多,六年后……苍天不公啊! “我不知道。”楚王世子照实摇了摇头。 卫玠无奈长叹:“不是说好了,不用特意绕路等我的吗?这样你需要起的更早,太辛苦了。” 魏晋时期洛 的城市规划,已经做的是很有前瞻 了,不同区域的职能划分有了初步的雏形,好比铜驼大街是著名的商业区,建 门(汉朝叫上东门,世家也更习惯叫这里为上东门)住着聚族而居的百年世家,王爷们在京城的府邸也扎堆在一起,离世家区蛮近的,却也有一定距离,绝对不算顺路,但楚王世子却总会风雨无阻的来等卫玠一起上学。 楚王世子实话实话:“我不需要等的。长渊(贾谧的字)每天早上都会派人去你府门口等着,若见你家有用马车的情况,就回过来通知我,我便在路口等你一会儿。” 好吧,卫玠无奈。有钱有势就是好办事啊,哪怕是在消息并不灵通的古代,特权阶级也不会 觉到这种生活上的不便利,他总是习惯用现代的眼光看古代,多少年都扭转不过来。对于这样利用人力,卫玠不打算对此发表什么意见,只是换了个话题道:“还没恭喜你,领口绣上了折桂纹。” 绣“折桂”是卫玠入洛 太学后,在改动校服时顺便加上的新规矩。 一如不同颜 的戟结,代表了对不同年级前途似锦的祝福;绣“折桂”也有着它与众不同的地位。 首先,“折桂”本身就蕴含着极大的期望,来自晋武帝时期的晋武帝和名臣的朝堂策论,取意如广寒 一枝挂般出众;其次,不是所有学生的领口最显眼的地方都能绣上碧绿油润的桂叶的,它只给得了“童子郎”名号的学生。 这样的用意很明显,希望能通过这种鹤立 群的荣誉 ,来鞭策、敦促太学的学生更加努力上进、换言之,绣“折桂”不是唯一的荣耀。在谢鲲、陆机等人的群策群力下,想了不少鼓动人的新花样。 效果十分之好。 当然,其中最高的荣誉还是代表了“童子郎”的“折桂”。 “童子郎”是汉魏时期,授予在太学读书的、通晓儒经的年幼者的称号,简单来说差不多就是类似于“优秀大学生”类的评选;参选条件很简单 暴,要么学问好,要么家世好;优胜者不仅能获得朝廷钦赐的头衔,还能得到一笔不菲的奖学金。 卫玠在一入学那年,就获得了童子郎的封号。这倒不是因为家世,又或者是祖父、父亲的功绩蒙荫,也不是因为小伙伴晋惠帝的作弊。而是卫玠自己当年在有晋惠帝参与的第一次问难辩论中,舌战群儒,击败所有恃才傲物的国子学世家子弟,实打实获得的奖励。 直奔着年轻一代“清谈第一人”的头衔就去了,轻松拿下。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