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苗翠香被姚金枝这么一顿数落,顿时跌入现实,也不折腾了。 后来苏家人又商议数次,定下了几个官位不高爵位不显的人家,但相对来说,家风正经,女儿的人品德行都不错。 尤其是这个家风,当初苗翠香对姚金枝让苏家人去多方位各方面打听对方的家风,很是疑惑了一番。 姚金枝的回答很简单 暴,买猪看圈。 就为了这句话,苗翠香困惑了很久,这娶媳妇和买猪有什么关系。后来和苏江两口子躺在榻上时,苏江给她解释了一番。 “你想,买猪崽要看什么,肯定要看母猪肥不肥壮不壮,有没有病。卖猪的人家侍候得 细,母猪康健,猪崽吃得 养的肥,自然不容易有病,我娘说得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丈夫的这番言辞,把苗翠香都听皱脸了。 那就是说,她未来的儿媳妇就是猪崽,未来的亲家母就是母猪了?这什么跟什么啊。 其实苗翠香到现在也没 明白买猪和娶儿媳妇有什么关系,不过她还是这么跟盘儿说了,还跟小姑子抱怨了几句,说婆婆把未来的孙儿媳妇当猪崽看待的事。 盘儿听得忍俊不住,觉得大嫂和娘在一起肯定是好多大戏,可惜她看不到,不过听一听也不错。 之后她把苗翠香拿来的册子留下,说过几天再给她答复。 其实她是怕苏家人还是有什么地方没考虑到,自己再琢磨琢磨,让冯海帮着打听下更来得放心。另外,这事也要在宗琮面前过个明路。 苗翠香也没说什么,就走了。 等晚上的时候,盘儿和宗琮躺在榻上说闲话,她就把买猪看圈的事说了,宗琮听得直皱眉。 后来想了想,他才道“岳母说的话糙理不糙。一个家的家风不正,养出来的孩子自然也好不到哪儿去,尤其是女儿,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很多都是受母亲或者家里的潜移默化。” “那照这么来说,以后我们娶儿媳妇也可以参考这个?” 宗琮失笑,捏了捏她胳膊“等你以后当了婆婆时再说。” “也要不了几年了,宗钺婉婤他们都是十四了,突然发现时间过得好快,一眨眼十几年都过去了。”盘儿说得有些 叹。 “是 叹自己也老了?”宗琮哼了哼。 “也老了?我怎么可能老。”盘儿一下子坐了起来,道“前阵子 里摆宴,还有几个国公夫人侯夫人说我和婉婤在一起,不像母女,反而像姐妹呢。哪像你,自打蓄了这胡子,只会是爹,不会是哥哥。” “尽胡说八道,朕这是成 稳重。”宗琮打了她 股一下,另一只手摸了摸胡子,忍不住在心里琢磨,自己是不是真老了。 又去看了看她, 只见她一头乌黑柔顺的长发洒落下来,披得 肩,衬着她本就纤瘦的体态,更显得宛如少女般。 明明是孩子的娘了,过几年就要当婆婆了,反而还像没出阁的少女似的。 “你这是嫌朕老了?”他斜眼去看她。 其实这一幕这些年也没少上演,反正只要宗琮说出这句话,就等于拿到了皇帝的金牌,一般盘儿都是极尽安抚。 同样的套路,两人也不嫌烦,反而有点乐不思蜀的意味。 腻歪了一阵儿,盘儿躺回了原位又道“反正我是想过了,不想让宗钺大婚太早了,等他 格再成 稳重些,应该也知道自己喜 什么样的女子,到时候不拘身份家世,只要让他娶个自己喜 的就成了。” “不拘身份家世,你倒是想得 开。”宗琮又哼了哼。 盘儿扭脸去看他,趴在他怀里,跟他脸对脸道“难道不对?想想,当爹的是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还至于让我儿子去寻人联姻,自然是自己喜 什么样的,就娶个什么样的。” 宗琮笑着去捏她的脸“朕就当你是在讨好朕了。嗯,不错,嘴真甜,朕听了龙心甚悦。来,让朕尝尝,你嘴里是不是抹了 ……” 盘儿躲着不让他亲,当然肯定是假躲。 福禄在外面听到动静,忍不住叹了口气,挑眼就看见站在一旁安之若素的白术。 比了比门的方向,白术点点头,他就退下去休息了。 第二天早上用膳的时候,两人又说起苏家要娶儿媳妇的事。 关于对象和人家,昨晚盘儿说闲话时,都跟宗琮说了,只是说着说着就跑题了,自然没了下文。 宗琮临放筷子时跟盘儿说,让定了 子跟他说一声,到时候总要赏些东西下去,一来是给苏家面子,二来就当是给新嫁娘一些体面。 这就是过了明路了。 回头盘儿就让冯海派人去打听了,之后又 据前世的记忆进行了筛选,最终留下了三家。 至于剩下的如何选择,就让苏家自己去做决定,总不能她全做主了,也不太好看。 过了差不多十来天,苗翠香就进 来说了。 说定下了两家,一个给了 蛋,一个给了铁蛋。好不容易选次儿媳妇,反正哥俩也就错两岁,不如一起定下。 这倒让盘儿有些诧异,她本以为要先给大侄子办,等大的成亲隔一年,再给小的办,没想到苏家人倒是会省事。 转念再想想,铁蛋也不小了, 蛋今年十九,铁蛋十七,两个都是适婚年纪,先定下隔阵子再办一场,倒也没什么。 按下不提,苏家人很快就给大同那边去了信,问苏海今年可能回来一趟。 苏海也有还几年没回来了,每次总说回来回来,但总是有事拖着。 为了这事,姚金枝没少抹眼泪,又觉得儿子位高责任重该是如此,又心疼苏海一把年纪了,连个媳妇都没娶。 要不是京里需要她坐镇看着,她早就杀到大同去了, 着苏海,也要让他娶个媳妇回来。 苏海很快就给苏家回了信,说侄儿成亲,他肯定要回来了一趟的,说七月的时候能回来一趟,苏家人就把婚事给定在七月了。 赶是赶了点,但苏家这边不是有难处,再说了女方家的家世地位都不如苏家,当初女儿被苏家挑中了还有些吃惊,此时自然没有二话。 再加上苏家的给聘礼多, 里皇贵妃也赏了东西下来,如此一来里子面子都有了,女方家更是连最后一点的意见都没了,和苏家有商有量准备两个小辈的婚事。 当然,这是题外话,就不细述。 时间进入五月,本来宗琮打算带盘儿去西苑避暑,未曾想边关传来金人和鞑靼人都有异动的消息,事情就被拖了下来。 其实对于边关那边,三年一小仗,十年一大仗,但逢灾年荒年天气有异,总是有仗要打,朝廷也都习惯了。 前年和去年,兵部的人就在猜测,这距离十年一大仗也差不多是时候了,怎么关外没什么动静。 当然,这种猜测可不是幸灾乐祸,更不是没事找事的臆想。 和关外的那些游牧民族对持了这么多年,若是追溯到前朝,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了,朝廷早就摸出了一定的规律。 关外天气酷寒,冷热温差大,又没有农作物,只靠放牧为生。当然近多年金人和鞑靼人自己也研究出一套适合他们当地的种植之法,可这套种植之法出来的年头尚短,对方也没有 通这方面的人,以至于产量极低,所以他们大多时候还是靠放牧以及侵略其他人为生。 所以逢有大旱、雪灾的时候,大周受灾,他们自然也会受到侵害。 这种情况下,好不容易熬过严冬,这些饥寒 迫了一个冬天的人们,第二年 天肯定要侵扰边关,以此来获得继续存活下去的物资。若是逢了旱灾,或者部落里发生战争,秋天出来打草谷自然也是必然的。 而且但凡有人的地方,就存在争斗,难道那些异族人就没有内部争斗了?各个部落族群,若是把名字列出来,足以让大周人眼花缭 ,所以他们的内斗同时也会拖延他们的袭击边关的步伐。 这些东西大周都研究透了,各个重镇也没少派探子深入腹内,各种消息汇集到一起,自然有一套‘预知’的办法,这样对付起他们来才能事半功倍。 所以各种情况都表现出,近两年边关肯定会发生一场大战,可能不仅仅局限于某个边关重镇。 为此朝廷早就开始暗中做各种准备了,军饷军粮这一块自然不用说,武器军备也一直筹备着。 这也是宗琮为何一听说边关有异动,就暂时放下去西苑避暑的原因所在。 今年的天,格外的热,刚进入五月, 里就开始用冰了。 陈皇后一直没说要接过 务的事,所以 务这块儿盘儿就还管着,内务府那边已经跟她通过气儿了,照今年这种情况来看,恐怕存的冰不够用。 盘儿自是安排他们,去皇庄或者南苑,把那边存的冰拉一些回 里来,务必不能缺了各处的 常用度。 另一头,她也没少听下面人抱怨。 可不是抱怨吗?若是换做以前,他们这些在主子身边服侍的,早就去西苑那神仙才能待地方避暑了,今年看样子只能待在紫 城,主子们受罪,奴才们自然也跟着受罪。 当然,这也都只是闲话。 六月,边关有战事爆发了。 这种情况下,苏海七月自然是回不来了。 盘儿猜想姚金枝肯定又要不高兴一阵,殊不知情况比她想得更严重,还是苗翠香进 说了,她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原来姚金枝想着儿子七月要回京,灵机一动想了个法子 苏海成亲,那就是先斩后奏。 反正只要人回来了,事情自然由她说了算,所以她就把把最后的那家给苏海定下了。 苏家人都知道,怕盘儿知道了不高兴又或是漏了口风什么的,所以连 里这边都瞒着了。而外面人只当是给苏家长房的儿子办婚事, 本没想到这里头还有苏海本人一份。 第175章 如今新郎都回不来,还怎么成亲? 盘儿听完后, 直接说了句胡闹。可转念想想, 也能明白姚金枝的焦虑,想想苏海今年也三十有多了, 这个年纪在大周还没成家, 着实也罕见。 事情已经这样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盘儿倒有心情去询问挑的是那户人家。 苗翠香道“还能是哪户人家?就是娘看中的那户呗。” 说起来这里头还有个故事,只听苗翠香的口气,就知道她看不中这个姑娘。当然前提是选儿媳妇, 这也是为何三家里,她独独挑了另两家当儿媳妇,舍了姚金枝看中的这个。 为了这事,婆媳俩没少闹口角。 不过姚金枝也是个大度的, 心想当婆婆的挑儿媳妇, 得婆婆看中才行,她这个隔着辈儿的喜 也没什么用,也免得以后闹得婆媳不睦, 反而害了人家姑娘,遂就定了那两家,后来给苏海定下这个姑娘, 未曾没有补偿自己心愿的想法。 因为让姚金枝来看,这姑娘是真好。 可让局外人来看,却没那么好。 无他, 这姑娘年纪大,据说都二十了还没出嫁,爹是都察院一个七品的御史。这么低微的官衔,御史再是地位在朝中特殊,可只要不贪,家里的情况就不可能太好,所以这户人家也是 穷的。 反正让苗翠香如今的眼光来看,她是看不中这样的人家。 对了,这位姑娘还是个丧妇长女。这里就要扯到当下人衡量嫁娶的不成文的规矩了,五不娶之一,就有丧妇长女不可娶,无教戒也。 大意就是,从小失了母亲,没有人教养,这样的人品行不可靠。 当初苗翠香之所以把这个姑娘给剔除了,就是反用了姚金枝说的买猪看圈的话,可把姚金枝气得不轻,之后自然作罢,当然这是题外话。 其实这位姓郑的姑娘,除了没有母亲,下面还有几个大小不一的弟妹,家里就只有一个爹。郑御史在朝中小有声望,也是个直言敢谏的 格,家中有一套小两进的宅子,一家人也是和和乐乐。 当初姚金枝之所以会和郑姑娘结缘,就是有一次她上街,车夫赶车不小心撞到了对方。 按理说,换到一般人都会不依不饶,或是见苏家富贵,就要攀附而上,又或是讹诈一笔。 可人家也就让姚金枝送到医馆去包扎了伤口,之后就要自己回家了。还是姚金枝实在过意不去,不光把人送了回去,之后亲自还上门送了些补品药材什么的。 当时郑御史也在,坚决不收。COmic5.coM |